七里濑(羁心积秋晨)
作者:胡适 朝代:近代诗人
- 七里濑(羁心积秋晨)原文:
-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七里濑】
羁心积秋晨[1],晨积展游眺[2] 。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3] 。
石浅水潺湲[4],日落山照曜[5] 。
荒林纷沃若[6],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7],存期得要妙[8] 。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9] 。
目睹严子濑[10],想属任公钓[11] 。
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12] 。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 七里濑(羁心积秋晨)拼音解读:
- cháng ān dà xuě tiān,niǎo què nán xiāng mì
jiāng nán chūn jǐn lí cháng duàn,píng mǎn tīng zhōu rén wèi guī
jì mò kōng tíng chūn yù wǎn,lí huā mǎn dì bù kāi mén
zhèng xī wàng cháng ān,xià jiàn jiāng shuǐ liú
lí bié jiā xiāng suì yuè duō,jìn lái rén shì bàn xiāo mó
luò yè wěi shān cè,kū gāi dài fén yú
yù zhī què lǎo yán líng yào,bǎi cǎo cuī shí shǐ qǐ huā
dú zì xià céng lóu,lóu xià qióng shēng yuàn
shuāng jiàng bì tiān jìng,qiū shì cù xī fēng
【qī lǐ lài】
jī xīn jī qiū chén[1],chén jī zhǎn yóu tiào[2] 。
gū kè shāng shì tuān,tú lǚ kǔ bēn qiào[3] 。
shí qiǎn shuǐ chán yuán[4],rì luò shān zhào yào[5] 。
huāng lín fēn wò ruò[6],āi qín xiāng jiào xiào。
zāo wù dào qiān chì[7],cún qī de yào miào[8] 。
jì bǐng shàng huáng xīn,qǐ xiè mò dài qiào[9] 。
mù dǔ yán zi lài[10],xiǎng shǔ rèn gōng diào[11] 。
shuí wèi gǔ jīn shū,yì shì kě tóng diào[12] 。
wú xiàn hé shān lèi,shuí yán tiān dì ku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
《史记》王太后传云“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而索隐《汉武故事》云“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汉书》王太后传云“未生而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史
奉朝40余年,封密国公。好贤乐善,资质简重,而其兴趣和爱好却在于藏书,专力于书史,读《资治通鉴》30余遍。善画墨竹、佛像人物,工于真草书。潜心学问,“日以讲诵吟咏为事,时时潜与士大
一、首联点明严氏赴任之地是位于“湘南”的桂林。二、颌联以高度的概括力,极写桂林山水之美:那里的江河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犹若青罗之带;那里的山峰拔地而起,峻峭玲珑,有如碧玉之簪。三、
此词不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抒写了女主人对远游丈夫的绵绵情思。作者用寥寥44个字,写出女主人种种含蓄的活动及复杂曲折的心理,惟妙惟肖。成功的心理刻划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读者拍案称
相关赏析
- ①白鸟,指鸥、鹭等羽毛白色的水鸟。②长条,指柳枝。
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江苏省扬州市)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事、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通判,旋又外调提点江南东路刑
李嗣业的字叫嗣业,京兆府高陵县人,身高七尺,力大超群。开元年间,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伐十姓苏禄,他首先登上城堡又抓获了俘虏,积累功劳被封为昭武校尉。后来被召募到安西,军队中开始使用长
一个人的富贵显荣,仅及于身;而功德文章,却能泽及后世。仅及于身的事,即使再显达,也不过是一种小把戏,于他人而言,与草木何异?因此,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在于富贵显荣,而在于生是否益于世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莼(纯)羹:即莼菜汤。莼,一种水生植物,叶椭圆,柔滑味美。鲈鱼脍(快):即鲈鱼片)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张翰,字季鹰,西晋吴
作者介绍
-
胡适
胡適(1891~1962)中国学者,诗人。五四文学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初名穈,学名洪骍,字適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1962年2月24日卒于台北。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1904年春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4年就学于哲学家J.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1月,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被诩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一时享誉全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陆续发表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A.都德、G.de莫泊桑、挪威H.J.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適信奉实用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他于20年代办《努力周报》,30年代办《独立评论》,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都属政治性刊物。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適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4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