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常虑有贰意)
作者:杜旟 朝代:宋朝诗人
- 子夜歌(常虑有贰意)原文:
-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子夜歌】
常虑有贰意,
欢今果不齐[1] 。
枯鱼就浊水,
长与清流乖[2] 。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子夜歌(常虑有贰意)拼音解读:
- xīn hán zhōng jiǔ qiāo chuāng yǔ,cán xiāng xì niǎo qiū qíng xù
qī xī nián nián xìn bù wéi,yín hé qīng qiǎn bái yún wēi,chán guāng què yǐng bó láo fēi
dēng qián mù lì suī fēi xī,yóu kè yíng tóu èr wàn yán
yè hán bù jìn liú sū,zhǐ lián tā、hòu tíng méi shòu
liǎng àn yuè qiáo huā bàn tǔ hóng tòu jī xiāng,àn bǎ yóu rén wù
jūn sī wǒ、huí shǒu chù,zhèng jiāng hán qiū yǐng yàn chū fēi
【zǐ yè gē】
cháng lǜ yǒu èr yì,
huān jīn guǒ bù qí[1] 。
kū yú jiù zhuó shuǐ,
zhǎng yǔ qīng liú guāi[2] 。
zuó yè gēng lán jiǔ xǐng,chūn chóu guò què bìng
rì rì yǔ bù duàn,chóu shā wàng shān rén
yí mín lèi jǐn hú chén lǐ,nán wàng wáng shī yòu yī nián
jǐn jiāng jìn xī yān shuǐ lǜ,xīn yǔ shān tóu lì zhī sh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高祖卫暠,在汉明帝时,因为通儒学被朝廷从代郡征召,走到河东安邑去世,便把他去世地方的土地赐给他下葬,子孙于是在那裹安了家。父亲卫觊,是魏尚书。卫瓘十岁时父亲
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934) 后唐纪八后唐潞王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1]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节度使如故。 [1]二月
远古的时候,原始事物没有外在的形象,构成宇宙的各种物质,与上天相配相称,成为万物之始。正如《记》上所说,冬天居住在洞穴土室中,夏天居住在柴薪筑就的巢室内,茹毛饮血,一无麻丝之类蔽体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
三年春季,曲沃武公进攻翼城,军队驻扎在陉庭。韩万为武公驾车,梁弘作为车右。在汾水边的低洼地追赶晋哀侯,由于骖马被绊住才停下来。夜里,俘获了晋哀侯和栾共叔。桓公和齐僖公在嬴地会见,这
相关赏析
- 魏王说:“过去您说‘天下无敌’;如今您又说‘就将攻燕’,为什么?”虞卿回答说:“现在说马很有力量,那是事实,如果说马能力拖千钧就不是事实,为什么?现在说楚国很强大,那是事实,如果说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以三国时期曹操建造铜雀台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批判曹操死后还不忘人间逸乐,迷信的奴役人民的无知举动。同时劝诫统治者要爱惜民力,破除迷信。
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
骄傲轻慢,是人的祸殃;恭敬谦逊,可以屏除各种兵器的残杀,可见即使有戈矛的尖刺,也不如恭敬谦逊的厉害。所以和别人说善意的话,比给他穿件衣服还温暖;用恶语伤人,就比矛戟刺得还深。所以磅
作者介绍
-
杜旟
杜旟(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号桥斋。兰溪(今属浙江)人。吕祖谦门人。淳熙、开禧间,两以制科荐,兄弟五人,皆工诗文,名噪一时,称「杜氏五高」。陆游、叶適、陈亮、陈傅良皆赞其文,且与之交。有《桥斋集》,不传。善词。陈亮称其所赋「奔放逸足,而鸣以和鸾,俯仰于节奏之间」(《陈亮集》卷二七)。《全宋词》存其词三首。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杜伯高词,气魄极大,音调又极谐,所传不多,然在南宋,可以自成一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