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作者:薛昂夫 朝代:唐朝诗人
- 终南山原文:
-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2]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3]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终南山拼音解读:
- wú rén zhī cǐ yì,gē bà mǎn lián fēng
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hán méi zhe huā wèi
zǐ sāi mén gū,jīn hé yuè lěng,hèn shuí sù
fú yún zhē yuè bù fēn míng,shuí wǎn cháng jiāng yī xǐ fàng tiān qīng
tài yǐ jìn tiān dū,lián shān dào hǎi yú。[2]
bái yún huí wàng hé,qīng ǎi rù kàn wú。
fēn yě zhōng fēng biàn,yīn qíng zhòng hè shū。[3]
yù tóu rén chù sù,gé shuǐ wèn qiáo fū。
shēn héng dǒu zhuǎn yù sān gēng,kǔ yǔ zhōng fēng yě jiě qíng
ěr lái cóng jūn tiān hàn bīn,nán shān xiǎo xuě yù lín xún
bái mǎ jīn ān cóng wǔ huáng,jīng qí shí wàn sù zhǎng yáng
yī xī qīng léi luò wàn sī,jì guāng fú wǎ bì cēn cī
xiāng shū hé chǔ dá guī yàn luò yáng b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孟子说:“有知的人无所不知,他们总是以当前的事务为先;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人无所不爱,他们总是以亲近贤者为要务。尧和舜知晓万物但不遍及万物,因为他们总是急于当前
黄庭坚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据《衡州府志》载,花光寺在城南十里,即今衡阳市黄茶岭一带。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元祐年间(108
细:这里指刚出土的小草细嫩、细小。 春雏(chú):这里指春天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雏:鸡、鸭及禽类的幼子。 茸茸 (róng róng):柔软纤细的绒
边贡一生仕途顺利,晚年更是官显事闲,他所作的诗歌,调子平淡和粹,内容较为贫乏。他创作的乐府、古诗比李梦阳、何景明既少且差。偶尔写出的《筑桥怨》、《牵夫谣》,也是点缀历来乐府讽谕传统
《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
相关赏析
-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一位公子。在诸多公子中赵胜最为贤德有才,好客养士,宾客投奔到他的门下大约有几千人。平原君担任过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经三次离开宰相职位,又三次官复原职,封地
韩庆游说的根本和最初目的,就是让齐国打消向西周借兵求粮的念头。他的聪明之处是没有直接说出这个目的,而是以为齐国的利益着想、为齐国的前途考虑为出发点,在为齐国谋划过程中,自然地达成了
同治元年(1862,日本文久二年),《二十七松堂集》流传到日本,引起日本汉学家的极大兴趣,为之刻刊。盐谷世弘在序文中称赞说:“廖燕文以才胜,文章能继承明代文风,可说是明代文坛的大殿军。”又说他一生未作过清朝的官吏,是因为他是明代的遗民,清朝统治者对他不放心,不敢使用他。
此词上片是“追昔”。作者的抗金生涯开始于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时期,词亦从此写起。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南犯中原,“胡骑猎清秋”即指完颜亮1161年率军南侵事。前
这首词是咏天台山神女之事。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永平时,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行至山后,见
作者介绍
-
薛昂夫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祖、父皆封覃国公。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薛昂夫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