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女(天欲晓)
作者:戴望舒 朝代:近代诗人
- 薄命女(天欲晓)原文:
-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薄命女】
天欲晓,
宫漏穿花声缭绕。
窗里星光少,
冷霞寒侵帐额,
残月光沉树杪。
梦断锦帏空悄悄,
强起愁眉小。
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 薄命女(天欲晓)拼音解读:
- yòu mǐn wù guò rén,dú shū zhé chéng sòng
dàn cóng jīn、jì qǔ chǔ lóu fēng,péi tái yuè
【bó mìng nǚ】
tiān yù xiǎo,
gōng lòu chuān huā shēng liáo rào。
chuāng lǐ xīng guāng shǎo,
lěng xiá hán qīn zhàng é,
cán yuè guāng chén shù miǎo。
mèng duàn jǐn wéi kōng qiāo qiāo,
qiáng qǐ chóu méi xiǎo。
fàn xíng ruò lǚ hǔ,bù wèi luò zhǎo yá
zhù tīng hán shēng,yún shēn wú yàn yǐng
yǔ zú gāo tián bái,pī suō bàn yè gēng
cāng cāng zhú lín sì,yǎo yǎo zhōng shēng wǎn
jì yǔ luò chéng fēng rì dào,míng nián chūn sè bèi hái rén
dào huā xiāng lǐ shuō fēng nián,tīng qǔ wā shēng yī piàn。
kè shuì hé céng zhe,qiū tiān bù kěn míng
qī liáng bié hòu liǎng yīng tóng,zuì shì bù shèng qīng yuàn yuè míng zh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金亡之后,词人重游故都,触景生情,咏词寄怀。上片追忆金朝往昔盛况。“日射云间”二句意谓昔日在阳光照耀下的皇宫生长着五色神芝,宫殿鸳鸯碧瓦,红墙参差,一片昌盛景象。“西山”句,回忆曾
典妇功掌管妇功用材数量的标准,据以授给九嫔、世妇及女御从事妇功所需取用的材料。凡分配给嫔妇的任务,到秋季呈献成绩时,辨别所做活计质量好坏,比较数量多少,而估定价值,书写标签加以标明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
张仪为秦国的连横政策而去游说齐宣王说:“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朝野上下的大臣及家族都富足安乐,这一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齐国。可惜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定,并不能谋划
相关赏析
- ①华颠:头上白发。
《才略》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七篇,从文学才力上论历代作家的主要成就。全篇论述了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的作家近百人,正如黄叔琳所评:“上下百家,体大而思精,真文囿之巨观。”本篇确可
这首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第一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描写闺人
①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诗人由贵州返回海宁,途径洞庭湖,正值中秋,游后作成此诗。②霾云:阴云。蓬蓬:茫茫覆盖貌。冒:覆盖。③敛容:改变容颜。④冯夷宫:冯夷,神话传说中的水神,
己卯年(崇祯于二年,1639)七月初一至初三日在山麓书馆抄书,也是无整夭的晴夭。这之前俞禹锡有仆人回家乡,请为我带家信。我考虑自己浮沉不定之身,担心家里人已认为是无定河边的人,如果
作者介绍
-
戴望舒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