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石城
作者:林景熙 朝代:宋朝诗人
- 咏史诗。石城原文:
-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何人知道寥天月,曾向朱门送莫愁。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古郢云开白雪楼,汉江还绕石城流。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咏史诗。石城拼音解读:
- zhǐ yīng shǒu jì mò,hái yǎn gù yuán fēi
zé guó jiāng shān rù zhàn tú,shēng mín hé jì lè qiáo sū
wéi yǒu lǜ hé hóng hàn dàn,juǎn shū kāi hé rèn tiān zhēn
jiàn xíng jiàn yuǎn jiàn wú shū,shuǐ kuò yú chén hé chǔ wèn
hé rén zhī dào liáo tiān yuè,céng xiàng zhū mén sòng mò chóu。
fēi huā liǎng àn zhào chuán hóng,bǎi lǐ yú dī bàn rì fēng
cūn xǐ hé huā shí,fēng kàn lǐng xiù zhòng
jī lǚ zhǎng kān zuì,xiāng liú wèi xiǎo zhōng
shān cóng rén miàn qǐ,yún bàng mǎ tóu shēng
yòu mò shì dōng fēng zhú jūn lái,biàn chuī sàn méi jiān yì diǎn chūn zhòu
gǔ yǐng yún kāi bái xuě lóu,hàn jiāng hái rào shí chéng liú。
hái jiāng liǎng xíng lèi,yáo jì hǎi xī t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在游览长城的过程中偶有所感,认为再强大的军事武力。也远远不如仁义道德的精神力量。空前强盛烜赫一时的秦王朝也不能和上古主修仁德的尧庭舜阶相提并论。
“虢国夫人夜游图”是唐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名画。图为张萱所绘,一说是出自周昉之手。先后曾珍藏在南唐宫廷、晏殊府第。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作者在汴京任职中书舍人时曾看到此图,作了
刘桢的文学造诣不凡,五言诗尤为诸子之尊,今存的诗歌只有15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中评价他的诗为:“思健功圆,以特有的清新刚劲,为人们所激赏。不仅称美于当世,并且光景常新,能楷模
①这首诗选自《乾隆宁夏府志》。西桥柳色,清代宁夏八景之一。西桥,在今银川市西门桥畔。清代此处浓荫蔽岸,垂柳婆娑,不仅是车马络绎的交通要道,而且也是宁夏府城的一处胜地。《宁夏府志》云
①恻恻:凄清。 薄:侵迫。②萧索:萧条,冷落。③花腮:即花靥。④不爽:不失约,不违时。
相关赏析
- 维仪精心考究文史,收古今名媛诗作,编成《宫闺诗史》一书。她的诗文《清芬阁集》,对诗歌理论的阐述也颇精辟。方维仪的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大都音调高烟,风格质直,抒情真挚。有些诗还能针砭时弊,关心国事,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中收有她的《死别离》、《出塞》和《旅秋闻寇》三首诗。其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特别是白描《观音大士图》形神兼备,许多人争相收藏。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天府之国:现多指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富庶之地。箪食
二十七年春季,昭公到齐国去。昭公从齐国回来,住在郓地,这是说住在国都以外。吴王想要借楚国有丧事的机会进攻楚国,派公子掩馀、公子烛庸领兵包围潜地,派延州来季子到中原各国聘问。季子到晋
这是一首咏桂花的咏物词。但在词中,作者借物寓怀,陈义甚高。上片,写桂花的形象与高洁的气质。“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描绘桂花枝叶的形状,花的色泽,写出了桂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占断
①娇红白:形容百花繁茂。②疏狂:狂放不羁貌。③离披:散乱貌。④潘令河阳:晋潘岳,为河阳令。后世泛指妇女所爱之男子。
作者介绍
-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