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谢却荼蘼)
作者:赵以夫 朝代:宋朝诗人
- 酒泉子(谢却荼蘼)原文:
-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酒泉子】
谢却荼蘼[1]
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2]
尤未睡
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3]
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
灯欲落
雁还飞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 酒泉子(谢却荼蘼)拼音解读:
- bàn bì héng jiāng chù qǐ,yī zhōu zài yǔ gū xíng
wǒ dāng èr shí bù dé yì,yī xīn chóu xiè rú kū lán
luò wěi qiū tí jīn jǐng lán,wēi shuāng qī qī diàn sè hán
shàng yǒu liú sī rén,huái jiù wàng guī kè
gé àn huāng yún yuǎn duàn,rào jī xiǎo shù wēi míng
é hú shān xià dào liáng féi,tún zhà jī qī bàn yǎn fēi
【jiǔ quán zi】
xiè què tú mí[1]
yī piàn yuè míng rú shuǐ
zhuàn xiāng xiāo[2]
yóu wèi shuì
zǎo yā tí
nèn hán wú lài luó yī báo[3]
xiū bàng lán gān jiǎo
zuì chóu rén
dēng yù luò
yàn hái fēi
jīn nián yóu yù dú yóu qín,chóu sī kàn chūn bù dàng chūn
sī qīn táng shàng zhū chū chā,yì mèi chuāng qián jù zhà cái
xī yún chū qǐ rì chén gé,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
máng rì kǔ duō xián rì shǎo,xīn chóu cháng xù jiù chóu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赵伦之字幼成,下邳僮县人,是孝穆皇后的弟弟。少年时父亲早死,家庭贫困,赵伦之对母亲非常孝顺,并以此显名。刘裕起义,赵伦之因为战功被封阆中县五等侯,多次升官,一直到雍州刺史。武帝北伐
这章讲的,完全是一个“心”字问题。如果真的有心救助他人,并不怕自己能力不够,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毫无能力的。只要有心,任何事情一定可以略尽绵薄。大部分人说自己没有能力助人,总归一句话,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
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北宋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
作者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长期离乡背井,而今返里归心似箭。
相关赏析
- 综述 曲园——俞樾故居,位于人民路马医科43号,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资助,购得马医科巷西大
苏轼的咏物词,大多借物喻人、咏怀,把人的品格、身世和情感寄托于所咏之物上,物中有人,亦物亦人。这首词突出地体现了上述特点,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和美好的回味。这首词通篇咏柳,借柳喻人,
这首词是写女子思念男子。上片“忆昔”直贯到“巧传心事”,追忆花间定情。“别来”二句是对现实即分别后的感叹:两情虽然深厚,可惜不能共处而辜负了春光。下片也分两层,第一层是睹罗衣上的对
在这篇散文中,最有深意、最能引起时人和后人共鸣的句子就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也就是说,百姓必须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在丰年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因为天下和
奚斤,是代郡人,世代主管养马。父亲奚箪,得到昭成皇帝的宠信。当时国内有匹好马叫“骗骝”,一夜之间忽然消失,寻找不到。后来得知为南部大人刘库仁所盗,养在地窟中。奚箪听说后飞奔前去取马
作者介绍
-
赵以夫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