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江声撼枕)
作者:余光中 朝代:近代诗人
- 朝天子(江声撼枕)原文:
-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中吕·朝天子】
渔父词·江声撼枕
江声撼枕,一川残月,[1]满目遥岑。[2]
白云流水无人禁,[3]胜似山林。
钓晚霞寒波濯锦,[4]看秋潮夜海熔金。[5]
村醪窨,[6]何人共饮?鸥鹭是知心。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朝天子(江声撼枕)拼音解读:
- zhī lí dōng běi fēng chén jì,piāo bó xī nán tiān dì jiān
sì hǎi shí nián bīng bù jiě,hú chén zhí dào jiāng chéng
táo huā luò hòu cán qí yù,zhú sǔn chōu shí yàn biàn lái
hǎi pàn fēng chuī dòng ní liè,kū tóng yè luò zhī shāo zhé
lù wǒ xīn shú jiǔ,zhī jī zhāo jìn jú
zhī jǐn xiāng sī lóu yǐng xià,diàn chāi àn yuē xiǎo lián jiān
jiǔ rì lóng shān yǐn,huáng huā xiào zhú chén
【zhōng lǚ·cháo tiān zǐ】
yú fù cí·jiāng shēng hàn zhěn
jiāng shēng hàn zhěn,yī chuān cán yuè,[1]mǎn mù yáo cén。[2]
bái yún liú shuǐ wú rén jìn,[3]shèng sì shān lín。
diào wǎn xiá hán bō zhuó jǐn,[4]kàn qiū cháo yè hǎi róng jīn。[5]
cūn láo xūn,[6]hé rén gòng yǐn?ōu lù shì zhī xīn。
yún shān xíng chǔ hé,fēng yǔ xìng zhōng qiū
sǐ qù yuán zhī wàn shì kōng,dàn bēi bú jiàn jiǔ zhōu tóng
zàn bàn yuè jiāng yǐng,xíng lè xū jí ch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
阿鲁威善做散曲,《太和正音谱·群英乐府格势》篇,称其词曲风格“如鹤唳青霄”,只可惜流传到现在的不多了。现存阿鲁威作的散曲只有十九首,包括《蟾宫曲》十六首,《湘妃怨》两首,
1068—1078(宋神宗熙宁)年间,担任监察御史的洛阳人程颢,在当山西晋城县令时,曾以寥寥数语破了一件讹诈案。当时,有一个姓张的财主得急病死了,棺木埋葬后的第二天一早,有个老头来
孟子说:“养育生者还算不了大事,只有给死者送终才可以当作大事。”
这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这一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
相关赏析
- 瑶草:仙草。武陵溪: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此指美好的世外桃源。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诗词中又常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混杂在一起。欹玉枕、拂金徽:欹,依。金徽,即琴徽,用来定琴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
①这首诗选自《嘉靖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乾隆宁夏府志》《乾隆银川小志》《嘉庆灵州志迹》《光绪花马池志迹》《民国朔方道志》均收录此诗)。这首诗的作者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登
《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
作者介绍
-
余光中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