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为刺史二首
作者:杜公瞻 朝代:隋朝诗人
- 三年为刺史二首原文:
-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城郡中,题诗十馀首。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 三年为刺史二首拼音解读:
- cán fēi gān táng yǒng,qǐ yǒu sī rén bù。
sān nián wèi cì shǐ,wú zhèng zài rén kǒu。wéi xiàng chéng jùn zhōng,tí shī shí yú shǒu。
mái liǎng lún xī zhí sì mǎ,yuán yù bāo xī jī míng gǔ
lí huā fēng qǐ zhèng qīng míng,yóu zǐ xún chūn bàn chū chéng
dú zì qī liáng hái zì qiǎn,zì zhì lí chóu
huáng chén qīng shuǐ sān shān xià,gēng biàn qiān nián rú zǒu mǎ
wèn qú nǎ dé qīng rú xǔ wè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qiū yǐ jǐn,rì yóu zhǎng,zhòng xuān huái yuǎn gèng qī liáng
yún yí zhì wěi kāi gōng shàn,rì rào lóng lín shí shèng yán
sān nián wèi cì shǐ,yǐn bīng fù shí bò。wéi xiàng tiān zhú shān,qǔ de liǎng piàn shí。
yīng chū jiě yǔ,zuì shì yī nián chūn hǎo chù
cǐ dǐ yǒu qiān jīn,wú nǎi shāng qīng bái。
wéi yǒu jīn xiāo,hào cǎi jiē tóng pǔ
huái shuǐ yōu yōu wàn qǐng yān bō wàn qǐng ch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
独自行走郊野,樗树枝叶婆娑。因为婚姻关系,才来同你生活。你不好好待我,只好我回乡国。独自行走郊野,采摘羊蹄野菜。因为婚姻关系,日夜与你同在。你不好好待我,回乡我不再来。独自行走
前辈的议论,也有出于粗疏,思考不周密而情理不通的。张文潜说:“《 诗经》 三百篇,虽说是妇人、女子、小夫、贱隶所作,总之除非对文章精通的人写不了来,如‘七月在野’至‘入我床下’,以
朝鲜王卫满,原是燕国人。最初,在燕国全盛的时候,曾经攻取真番、朝鲜,让它们归属燕国,并为它们设置官吏,在边塞修筑防御城堡。后来秦国灭掉燕国,朝鲜就成了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汉朝建国
①这首诗选自《民国重修隆德县志》。②巑岏:山高锐峻大貌。③华岳:陕西华山。三峰:指华山的芙蓉、明星、玉女三峰。④萧关:汉代关名,在今固原市东南。从《史记·匈奴列传》“汉孝
相关赏析
- 这是管仲、晏婴两位大政治家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他们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
有人对周最说:“仇赫出任宋国的相国,打算观察秦国如何响应赵、宋,以便打败齐、韩、魏三国。如果这三国没被打败,他将发动赵、宋两国联合东方的齐、魏、韩三国来孤立秦国。也将观察韩、魏两国
上层统治者的政治腐败,往往又是与生活上的荒淫相伴而行的。这后一方面,当然也逃不过民众雪亮的眼睛。国风民歌中对这类秽行的揭露屡见不鲜,即是有力的证明。《株林》堪称这类诗作中的杰作。由
大凡白天对敌作战,必须多插旗帜作为迷惑敌人的“疑兵”,以使敌人无法摸清我军兵力多少,这样,就能战胜敌人。诚如兵法所说:“白昼作战须多设旗帜(以迷惑敌人)。”春秋时期,晋平公率军进攻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诗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
作者介绍
-
杜公瞻
杜公瞻,生卒年不详,隋代文学家。中山曲阳(今河北保定一带)人。隋卫尉杜台卿侄子,官安阳令,曾奉敕编纂《编珠》,今存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