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
作者:张鸣善 朝代:唐朝诗人
- 自叙原文:
-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 自叙拼音解读:
- píng shēng fèi fǔ wú yán chù,bái fà wú táng yī yì rén。
dōng fēng qiě bàn qiáng wēi zhù,dào qiáng wēi、chūn yǐ kān lián
shī zhǐ wèi néng wàng jiù wù,shì qíng nài zhí bù róng zhēn。
lǜ yún rǎo rǎo,shū xiǎo huán yě;
lǎo qù féng chūn rú bìng jiǔ,wéi yǒu,chá ōu xiāng zhuàn xiǎo lián lóng
shào xiǎo suī fēi tóu bǐ lì,lùn gōng hái yù qǐng cháng yīng
jiǔ wèng qín shū bàn bìng shēn,shú ān shí shì lè yú pín。
xiāng sī xiāng wàng bù xiāng qīn,tiān wèi shuí chūn
zhōng qiū jiā yuè zuì duān yuán lǎo chī wán jiàn duō fān
suì hán wú yǔ tóng,lǎng yuè hé lóng lóng
tiān shān xuě hòu hǎi fēng hán,héng dí piān chuī xíng lù nán
zhòng jiàn jīn yīng rén wèi jiàn xiāng sī yī yè tiān yá yuǎn
jiāng liú tiān dì wài,shān sè yǒu wú zhōng
níng wèi yǔ zhòu xián yín kè,pà zuò qián kūn qiè lù r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作者的友人陈君衡为蒙元朝廷所召,将要前往大都(今北京)赴任。作者为此写了一首送别的词。但因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因此这首词较一般的送别诗词而言,在感情上自有一番特色。
赵壹的著作,原有赋、颂、箴、书论及杂文共—十六篇,总为《赵壹集》二卷,宋以后失传。现存的著作,据清人严可均辑的《全后汉文》载,有《穷鸟赋》、《刺世疾邪赋》、《报皇甫规书》、《非草书
此词为作者夫妇寓居西湖时因雨有感而作。词的开篇即从雨写起,“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小窗外,细雨淅沥,珠帘内夫妇对坐,闲话中谈及如烟往事,夫妇二人禁不住顿生今是昨非之叹。
古弼,代地人,从小就忠实、谨慎,擅长骑马、射箭。起初,他当猎郎,在门下省奏事时,以机敏正直得到称誉。明元帝为嘉奖他正直而有用,便以笔譬直,赐名“笔”,后来才改名为弼,意思是他有辅佐
乾隆四十六年(1781),凌廷堪自歙县由杭州回校浦,客居扬州,开始撰写《元遗山年谱》初稿,时与阮元相识,成莫逆之交。乾隆四十八年(1783)至京师,名公世卿、通儒雅士时在京中者悉爰
相关赏析
- 此篇写词人在县衙愁坐的情思。开章“秋晚寒斋”一句,写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寒秋季节,傍晚时分,“斋”指县衙斋室,点明了地点,呼应了词题。抒情主人公坐在简陋的藜木床上愁思闷想,看
《 易经》 中《 乾》 、《 坤》 二卦之下,接着有《 屯》卦、《 蒙》 卦、《 需》 卦、《 讼》 卦、《 师》 卦、《 比》 卦。这六卦之中都有《 坎卦》 ,圣人防患备险的意味
庄重有时看来像是傲慢,然而庄重是正直之气;傲慢却是一种乖僻的习气,所以律己最好是庄重,而不要傲慢。谦虚有时看来像是谄媚,然而谦虚是待人有礼不自满;谄媚却是因为有所求而讨好对方,
任命省中郎宫的人,原来皇上降下的诏令只写道;“任命为某部郎官”。一般有知州资历的人,应该做郎中,不到这个资历的人做员外郎。等到吏部拟定详细官衔的任职文书时,才直接写上。那些兼职和暂
事物的相互关联性,让事情发生之后的反应变得复杂多变。聪明的人可以看到事件之后的连锁反应,愚钝的人只能看到单个事件本身,所以常常遭受蒙蔽和欺骗。聪明人由于看的远,就可以摆布他人、从事
作者介绍
-
张鸣善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