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蔡琰 朝代:魏晋诗人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拼音解读: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yuè rú gōu,
jì mò wú tóng shēn yuàn suǒ qīng qiū。[1]
jiǎn bù duàn,
lǐ hái luàn,
shì lí chóu,[2]
bié shì yì bān zī wèi zài xīn tóu。[3]
yàn zi xié yáng lái yòu qù,rú cǐ jiāng shān
shuǐ mǎn chí táng huā mǎn zhī luàn xiāng shēn lǐ yǔ huáng lí
bā yuè hán wěi huā,qiū jiāng làng tou bái
chán mián sī jǐn chōu cán jiǎn,wǎn zhuǎn xīn shāng bō hòu jiāo
rì chū rù ān qióng shí shì bù yú rén tóng
yù xì qīng chūn,shǎo zhù chūn hái qù
huáng shī tǎ qián jiāng shuǐ dōng,chūn guāng lǎn kùn yǐ wēi fēng
niǎn gǔ fán huá shì kě shāng,shī shī zhòng lǎo guò hú xiāng
fù lǎo dé shū zhī wǒ zài,xiǎo xuān lín shuǐ wèi jūn kā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壬辰、332) 晋纪十七晋成帝咸和七年(壬辰,公元332年) [1]春,正月,辛未,大赦。 [1]春季,正月,辛未(十五日),东晋大赦天下。 [2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yún,云)。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楚平五有个太
在杜甫的五言诗里,这是一首代表作。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的消息尚未传到长安,然而诗人在长安往奉先县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所以诗中有“山雨欲来风满
①廉纤,细微、纤细。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叙,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不禁令人兴叹
相关赏析
- 大凡作战中,如果我军兵多、敌军兵少时,敌人必因惧怕我军势强,不敢与我交战而逃走。对于这种为保存实力而退走的敌人,切记不可贸然急追,因为物极必反,急了敌必反身死战,对我不利。应当以整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上天福十二年(丁未、947) 后汉纪一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1]春,正月,丁亥朔,百官遥辞晋主于城北,乃易素服纱帽,迎契丹主,伏路侧
乾道九年(1173)的初春,陆游在成都安抚使的衙门中,担任着参议官的名义,这是一个空衔,公事是没有的,正如他自已所说的“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他的时光多半消磨在酒肆和歌院当中。
在《诗经》305篇中,《萚兮》该是最短小的之一,它的文辞极为简单。诗人看见枯叶被风吹落,心中自然而然涌发出伤感的情绪;这情绪到底因何而生,却也难以明说——或者说出来也没有多大意思,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
作者介绍
-
蔡琰
蔡琰(177?-?),字文姬,陈留固(今河南杞县)人。其父蔡邕是汉末的著名学者,以文章闻名。蔡琰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董卓之乱中蔡琰被乱军所虏,后流落入南匈奴。在匈奴中居十二年,生二子。中原地区平定后,被曹操赎回,改嫁于董祀。蔡琰保留下来的作品,比较可靠的只有两首《悲愤诗》;另一个组诗《胡笳十八拍》,也有人认为是蔡琰所作,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后人依托。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也确实非常有才气。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