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同车(有女同车)
作者:戴望舒 朝代:近代诗人
- 有女同车(有女同车)原文:
-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1]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2]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3]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
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有女同车(有女同车)拼音解读:
- lái shì chūn chū,qù shì chūn jiāng lǎo
【yǒu nǚ tóng chē】
yǒu nǚ tóng chē,yán rú shùn huá,[1]
jiāng áo jiāng xiáng,pèi yù qióng jū。
bǐ měi mèng jiāng,xún měi qiě dōu。
yǒu nǚ tóng háng,yán rú shùn yīng,[2]
jiāng áo jiāng xiáng,pèi yù qiāng qiāng。[3]
bǐ měi mèng jiāng,dé yīn bù wàng。
bù jué bì shān mù,qiū yún àn jǐ zhòng
báo wǎn xī fēng chuī yǔ dào míng cháo yòu shì shāng liú lǎo
qù nián lí bié yàn chū guī,jīn yè cái féng yíng yǐ fēi
chí shàng píng lán chóu wú lǚ nài cǐ gè、dān qī qíng xù
huáng yè fù xī qiáo,huāng cūn wéi gǔ mù
jī yù àn xiāo yī dài huǎn,lèi zhū xié tòu huā diàn cè
chóu biān dú zuò,qǐ yù dēng lǎn kuài shuāng móu
zuì wú duān chù,zǒng bǎ liáng xiāo,zhǐ nèn gū mián què
wú qíng zuì shì tái chéng liǔ,yī jiù yān lóng shí lǐ d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罥翠袖擎。满将春色盛。”“金璞”、“玉璞”写出了花蕊和花瓣的颜色和质地,两个“明”字,则表现出花蕊和花瓣的莹润和光泽。“满将春色盛”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受。整
王世贞是吴门地区杰出的书画鉴藏家,他与众多的文人书画家都有很深的交游。就书法而言,他的篆隶书学观极力推崇文征明和其弟子的 书法,对前代书家有所鄙薄;其篆隶书学观虽有偏颇,但在篆隶创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早期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
大凡愚笨的人能够战胜聪明的人,是违反常理的偶然事件;聪明的人能够战胜愚笨的人,是合乎常理的必然事情;而聪明的人在一起交战,就全看掌握战机如何了。掌握战机的关键有三点:一是事机,二是
相关赏析
- 以木引水而上,有井之象。井水供养人而不穷尽。“搬迁村邑,井不会变动”,这是因(二五)以刚得中。“井干涸了也不去挖井”,未能尽到井的功用。“毁坏了水瓶”,所以为凶的预兆。注释此释
朱敦儒的词,从题材和内容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他早期的清狂生活和闲适心情的,另一类是写他忧国伤时,抚今思昔的。这首《水龙吟》就是属于他后一类作品的代表之一。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
初二日从白岳山下山,走十里路,顺着山麓向西,抵达南溪桥。渡过大溪,顺着别溪水,沿着山麓向北走。走十里路,就见两座山陡削而逼近像两扇门,溪水被它所约束。越过两山向下走,眼前平坦的田畴
本篇以《粮战》为题,旨在阐述粮食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问题。它认为,当敌我双方对垒相持而胜负一时难分之时,谁有足够的粮源,谁就能坚持到最后胜利。这种认识,无疑是有道理的。古人云:“民以
楚王准备放出张仪,可是又担心他败坏自己的名声。靳尚对楚王说:“请让臣下跟随他。如果张仪不很好地事奉大王,请让臣下杀掉他。”楚王宫中有一个仆隶,是靳尚的仇人,他对张旄说:“凭张仪的才
作者介绍
-
戴望舒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