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开元寺塔
作者:董必武 朝代:近代诗人
- 福州开元寺塔原文:
- 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杂俗人看离世界,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孤高僧上觉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濛濛白雾迷。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
- 福州开元寺塔拼音解读:
- kāi yuán sì lǐ qī zhòng tǎ,yáo duì fāng shān yǐng nǐ qí。zá sú rén kàn lí shì jiè,
suī cán lǎo pǔ qiū róng dàn,qiě kàn huáng huā wǎn jié xiāng
jiāng hán yàn yǐng méi huā shòu,sì wú chén、xuě fēi yún qǐ,yè chuāng rú zhòu
yù shù gē cán yóu yǒu qū,jǐn fān guī qù yǐ wú jiā
xīn ruò wú sī luó hàn zài,cēn cī miǎn xiàng rì hóng xī。
yún dàn fēng qīng jìn wǔ tiān,bàng huā suí liǔ guò qián chuān
gū gāo sēng shàng jué tiān dī。wéi kān piàn piàn zǐ xiá yìng,bù yǔ méng méng bái wù mí。
guān shān wàn lǐ bù kě yuè,shuí néng zuò duì fāng fēi yuè
jīn wǒ lái sī,yǔ xuě fēi fēi
lǜ yè qīng fū yìng dān è,yǔ jūn péi huí shàng jīn gé
yǒu xióng yǒu pí,yǒu māo yǒu hǔ,qìng jì lìng jū,hán jí yàn yù
huáng jī bái jiǔ,jūn qù cūn shè yī fān qiū
shuǐ zhǎng yú tiān pāi liǔ qiáo yún jiū tuō yǔ guò jiāng gā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1271)进士。受泉州教授,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
大汉采取进攻敌后的下策,匈奴侵犯渭桥。五原地区秋草正绿,胡马何其骄横。汉武帝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两侧。燕支山落于汉家兵将之手,匈奴妇女再无华丽的笑容。转战渡过黄河,休兵后快乐事多。
This old man is wild with adolescent bravado,A leashed brown dog in the left hand,And an e
(郭躬、陈宠)◆郭躬传,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家中世代做官。父郭弘,学习《小杜律》(注:杜延年明法律,宣帝时做御史大夫。其父杜周,武帝时为廷尉、御史大夫。故称杜延年为小杜。)太守
《太和正音谱》说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而这首怀古小令却体现了他的另一番面目。 骊山这座见证了众多历史沧桑的名山,历史遗迹甚多,作者登临此山,放眼四顾,感慨丛生,从哪里着笔呢?只有
相关赏析
-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
王昭君与西施、杨玉环、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生于湖北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王昭君先后被迫嫁给匈奴王父子,她嫁匈奴后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请回归汉朝的表章,汉成帝冷淡地拒绝了昭君的回归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在本章里,老子提出精神修养的问题。任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
作者介绍
-
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中国革命家,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名贤琮,号璧伍,又名用威。1886年3月5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的乡塾教师家庭,1975年4月2日卒于北京。青年时代留学日本。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4和1917年两次东渡日本攻读法律,从事律师工作。1920年与陈潭秋等在武汉组建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武汉地委书记、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筹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7年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后,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政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法制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曾当选为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政治局常委。主要著作编为《董必武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