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晓发
作者:戴望舒 朝代:近代诗人
- 途中晓发原文: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 途中晓发拼音解读:
- hóng lóu gé yǔ xiāng wàng lěng,zhū bó piāo dēng dú zì guī
běi fēng yè juǎn chì tíng kǒu,yī yè tiān shān xuě gèng hòu
chí shàng bì tái sān sì diǎn,yè dǐ huáng lí yī liǎng shēng
lǚ wàng yīn gāo jǐn,xiāng xīn yù wù bēi。gù lín yáo bú jiàn,kuàng zài luò huā shí。
jiàn yǐng jiàn sōng zhú,tán xiāng wén jì hé
shēn duō jí bìng sī tián lǐ,yì yǒu liú wáng kuì fèng qián
xiǎo jì cháng fēng lǐ,láo gē fù yuǎn qī。yún qīng guī hǎi jí,yuè mǎn xià shān chí。
qīng shān lǜ shuǐ,bái cǎo hóng yè huáng huā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nóng fū yóu è sǐ
bàn zhǎn tú sū yóu wèi jǔ,dēng qián xiǎo cǎo xiě táo fú
dù shī hán bǐ chóu lái dú,shì qiàn má gū yǎng chù sāo
cēn cī yān shù bà líng qiáo,fēng wù jǐn qián chá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乙卯、535) 梁纪十三梁武帝大同元年(乙卯,公元535年) [1]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戊申朔(初一),梁武帝下令大赦天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魏州成安人。庄宗正室曰卫国夫人韩氏,其次燕国夫人伊氏,再其次是后,初封魏国夫人。后父刘叟,黄须,善医卜,自号刘山人。后五六岁时,晋王攻魏,掠成安,裨将袁建丰得后
朱滔,叛贼朱泚之弟。平州刺史朱希彩任幽州节度使时,因朱滔和自己同姓,很是爱重他,常令他率领心腹亲兵。及至朱泚任节度使,便派朱滔率三千强兵前往京师,奏请在诸军中率先守备边塞。自从安禄
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
杨行密的字叫化源,庐州合淝县人。他小时候是孤儿,和小孩游戏时,常拿旗帜像打仗的样子,他二十岁时,逃到强盗里去了,刺史郑綮抓住了他,看了他的相貌感到吃惊,说:“你将要富贵了,为什么做
相关赏析
- 一个心志清雅高尚的人,他心中所爱的绝非是功名利禄之类的事。清是不沾滞,不浊,如果对功名利禄有所爱,就不是清。而高则是不卑,钻营在功名利禄中,便无法做到不卑。清高并不是反对功名利禄,
杨愔,字遵彦,小名秦王,弘农华阴人氏。父津,魏时官至司空、侍中。愔孩提时,好像不能说话,但风度深敏,出入门闾,不曾嬉戏。六岁学史书,十一接受《诗》、《易》,喜欢《左氏春秋》。幼年丧
陆游在蜀期间,曾写作《朝中措》咏梅词三首,此为其中之一。词人以拟人化手法,抒写梅花因不喜歌舞逢迎,而被视为“无情”。下片写近日啼红剪绿,百花竞艳,莺歌燕舞,春满人间。全词清雅含蓄,
明世宗嘉靖初年,北方胡虏入侵陕西花马池,巡抚害怕,奏请朝廷派军队征讨。这件事世宗交给九卿(明朝将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御史、通政司使、大
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作者介绍
-
戴望舒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