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歌者何戡
作者:宗泐 朝代:明朝诗人
- 与歌者何戡原文:
-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 与歌者何戡拼音解读:
- bèi ruò tài shān,yì ruò chuí tiān zhī yún
xìng shù tán biān yú fù,táo huā yuán lǐ rén jiā
yàn tí hóng yè tiān,rén zuì huáng huā dì,bā jiāo yǔ shēng qiū mèng lǐ
cán xuě tíng yīn,qīng hán lián yǐng,fēi fēi yù guǎn chūn jiā
wǎn nián wéi hǎo jìng,wàn shì bù guān xīn
huā mén lóu qián jiàn qiū cǎo,qǐ néng pín jiàn xiāng kàn lǎo
èr shí yú nián bié dì jīng,zhòng wén tiān lè bù shèng qíng。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shì huā hái shì fēi huā,yě wú rén xī cóng jiào zhuì
jǔ mù shān hé yì,piān shāng zhōu yǐ qíng
míng míng zhòng quán kū bù wén,xiāo xiāo mù yǔ rén guī qù
jiù rén wéi yǒu hé kān zài,gèng yǔ yīn qín chàng wèi ché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
宋濂少时勤苦好学,元时曾受业于文豪吴莱、柳贯、黄之门,得其薪传。于书无所不窥;自少至老,未尝一日释卷,故学识、文才俱登峰造极。及事明太祖,凡国家祭祀、朝会、诏谕、封赐之文,多出其手
刘辰翁生前著述甚丰,但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的方面。他生逢宋、元易代之际,愤权□误国,痛宋室倾覆,满腔爱国热忱,时时寄于词中。在南宋末年的词人中,他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情绪反映得最为强
此诗作于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载)。当时李白正待诏金门。扬雄《解嘲》:“历金门,上玉堂。”应劭注:“金门,金马门也。”苏秀才,名不详。李白在诗中写道:“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善知识们,达到智慧的观照,就能里里外外都透彻澄明,各种认识都发自本心。如果认识发自本心,就是本质的解脱;如果得到解脱,就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就是无念。什么叫无念?如果见到
相关赏析
- 盆成括到齐国当官,孟子说:“盆成括快要死了。” 后来盆成括果然被杀,孟子的学生们就问:“老师怎么知晓他将要被杀头呢?” 孟子说:“他为人小有才气,但是没有听说过君子的人
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
父兄有善行,子弟不容易学,恶行却是学得很像。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就像水流一般,下流容易上流难。修德好比爬山,父兄登在高处,子弟不一定爬得上;父兄若在坑谷,子弟一滚就下。因此,可知教子弟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
作者介绍
-
宗泐
宗泐(1318~1391年),字季潭,别号全室,俗姓周,临海人。其父母早亡,寄食邻里。八岁时趋临海天宁寺(即今龙兴寺)出家,十四剃度,二十岁时至杭州净慈寺。师从大欣笑隐,大欣试以《心经》,宗泐出口成诵,遂为之授具足戒。此后居净慈数载,其间“博咨经典,精求义蕴,律论梵藏,备尽厥旨”。大欣累主名刹大寺,宗泐均追随左右。大欣死后,遂回归故里,隐居云岭、紫箨岭和天宁寺诸处。道法益盛,声名日隆。元末,应杭州僧众坚请,出主中天竺万寿永祚寺。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征江南有道僧人,应召称旨,住天界寺。五年(1372年),朝廷建广荐法会于蒋山太平兴国寺,受命升座说法。九年(1376年)春,明太祖命“育发以官之”,宗泐表示不愿为官,希望终老释门。太祖从之,御制《免官说》以赐。后同杭州演福教寺住持、天台宗高僧如玘注释《心经》、《金刚经》、《楞伽经》等,颁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