萼绿华歌
作者:余光中 朝代:近代诗人
- 萼绿华歌原文:
-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云雨愁思兮望淮海,鼓吹萧条兮驾龙车。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仙容矫矫兮杂瑶珮,轻衣重重兮蒙绛纱。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世淫浊兮不可降,胡不来兮玉斧家。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有一人兮升紫霞,书名玉牒兮萼绿华。
- 萼绿华歌拼音解读:
- xiǎo chí hán lǜ yù shēng yī,yǔ qíng hái rì xī
bǎ jiǔ sòng chūn chūn bù yǔ huáng hūn què xià xiāo xiāo yǔ
yún yǔ chóu sī xī wàng huái hǎi,gǔ chuī xiāo tiáo xī jià lóng chē。
yàn háng yuán shí jìng,yú guàn dù fēi liáng
cuì bǎo cēn cī zhú jìng chéng xīn hé tiào yǔ lèi zhū qīng
zhì ruò qióng yīn níng bì,lǐn liè hǎi yú,jī xuě méi jìng,jiān bīng zài xū
xiān shēng míng lì bǐ chén huī,lǜ zhú qīng sōng shǒu zì zāi
xiān róng jiǎo jiǎo xī zá yáo pèi,qīng yī chóng chóng xī méng jiàng shā。
qīng lín cuì zhú,sì shí jù bèi
ló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hǎi nèi fēng chén zhū dì gé,tiān yá tì lèi yī shēn yáo
shì yín zhuó xī bù kě jiàng,hú bù lái xī yù fǔ jiā。
jiǔ lán gèng xǐ tuán chá kǔ,mèng duàn piān yí ruì nǎo xiāng
yǒu yī rén xī shēng zǐ xiá,shū míng yù dié xī è lǜ huá。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第一首,以牡丹花比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当时太子姬发也在床边。文王说:“唉!上天将要结束我的寿命了,周国的社稷大事就要托付给您了。现在我想听您讲讲至理明言,以便明确地传给子孙后代。”太公问:“您要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李纲有著《易传》内篇十
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撷珍珠,杀象取牙来缴纳赋税。险恶的波浪翻涌连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皇宫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满的府库。 注释⑴海人:常潜海底的劳
此为离芙蓉城东下舟中恋念所欢之词。上片写眼前沿江两岸风景,下片怀旧游而兴无限怅思。“心随云乱”句,摹“心事如波涛”(李商隐诗句)之状,甚有情味。
相关赏析
- 注释(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 拂曙:拂晓。(2)高秋:深秋。(3)横塞:越过关塞(4)篱菊:篱笆旁的菊花。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5)红衣:指红色的莲花瓣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在天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秋天,张孝祥正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在荆州,这首《浣溪沙》,就是这时候写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张孝祥约着友人马举先登上荆州城楼。荆州本是祖国内地的一座
传上说:“思考问题不宽宏,就不算圣明,就愚昧无知,就罚长久刮风,就疲困短命。就会经常有脂妖与夜妖出现,经常有环绕日月的光晕,经常有牛祸,经常有要害之病,经常有黄病吉凶的征兆,经常有
①鬐qí马鬣;鱼脊鳍。鬐鬣:鱼、龙的脊鳍。②白苹:亦作“白萍”。水中浮草。南朝宋·鲍照《送别王宣城》诗:“既逢青春献,复值白苹生。”唐·杜甫《丽人行》
作者介绍
-
余光中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