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歌辞(陇头流水)
作者:李好古 朝代:宋朝诗人
- 陇头歌辞(陇头流水)原文:
- 【陇头歌辞】
陇头流水[1],流离山下[2]。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3],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4]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5]。
遥望秦川[6],心肝断绝。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 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拼音解读:
- 【lǒng tóu gē cí】
lǒng tóu liú shuǐ[1],liú lí shān xià[2]。
niàn wú yī shēn,piāo rán kuàng yě。
cháo fā xīn chéng[3],mù sù lǒng tóu。
hán bù néng yǔ,shé juǎn rù hóu。[4]
lǒng tóu liú shuǐ,míng shēng wū yè[5]。
yáo wàng qín chuān[6],xīn gān duàn jué。
hóng shù qīng shān rì yù xié,zhǎng jiāo cǎo sè lǜ wú yá
lǎo jǐng xiāo tiáo,sòng jūn guī qù tiān qī duàn
mán dào chóu xū tì jiǔ,jiǔ wèi xǐng、chóu yǐ xiān huí
fēng jǐn yàn háng gāo,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fān kòng bái niǎo shí shí jiàn,zhào shuǐ hóng qú xì xì xiāng
wàn lǐ xiǎng lóng shā,qì gū chén wú yuè
wēi jiā hǎi nèi xī guī gù xiāng ān dé měng shì xī shǒu sì fāng
yìng chóu dōu bù xiá,yī lǐng shì méi huā
yǐ biàn lán gān,zhǐ shì wú qíng xù
yīn hè shēng xū lài,yuè lín sàn qīng yǐ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这里采用后一说。关于“昭假”,有人认为只能用于神灵(王先谦),因而昭假的对象是上帝或先公先王,诗系向他们祈谷(《毛序》)以来旧说);但也有人认为昭假也可用于生人,诗为成王藉田典礼时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
大自然的规律永恒不变,它不为尧而存在,不为桀而灭亡。用导致安定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吉利,用导致混乱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这个根本而节约费用,那么天就不能使他贫穷;衣食给养齐备而
秋水澄清,嬉戏江湄,红荷鲜美。攀折一支碧绿荷叶,戏弄荷心水珠,荡漾荡漾,水珠不成圆。你远在天上彩云中,想把莲花赠送给我,太远。相思却不能想见,迎着寒冷的秋风惆怅地眺望远方。注释
他的哲学论断富有批判精神。别开生面地注释经学,以发挥自己的思想。他把以往的学术明确地划分为“贞邪相竞而互为畸胜”的对立阵营,自觉地继承、发扬《易》学系统中的朴素辩证法和从王充到张载
相关赏析
- 谢灵运墓位于宜春市万载县康乐街道里泉村境内的莲花形山上,距县城约两公里。2004年6月24日发现并找到了谢灵运墓,该墓外形完好,坟墓不高无衬砌,墓碑无损,刻有“嗣孙某某立,始祖谢公
司马光当宰相的时候,亲自写了一段”座右铭”,张贴在会见客人的地方,说:“来访的诸君,如看到朝廷政事有失误遗漏,百姓疾苦,想提出忠恳意见的,请用书策上奏给朝廷,我和同僚们商议,选择可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绍兴三年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若是件件挂怀,事事牵绊,那么,人生的烦恼真是没有止尽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的烦恼常是由于自己执着不放的缘故,以致于重重网罗,令人挣脱不得。碰到失意落魄的事,
作者介绍
-
李好古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