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首
作者:琴操 朝代:宋朝诗人
- 绝句二首原文:
- 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绝句二首拼音解读:
- wǎn lái tiān,kōng qiǎo rán,gū mián,zhěn tán yún jì piān
suì yún mù yǐ duō běi fēng,xiāo xiāng dòng tíng bái xuě zhōng
bā shān chǔ shuǐ qī liáng dì,èr shí sān nián qì zhì shēn
wú nài zhāo lái hán yǔ,wǎn lái fēng
liú lí zhōng,hǔ pò nóng,xiǎo cáo jiǔ dī zhēn zhū hóng
jiāng bì niǎo yú bái,shān qīng huā yù rán。jīn chūn kàn yòu guò,hé rì shì guī nián。
diǎn jǐn kè yī sān chǐ xuě,liàn jīng shī jù yī tóu shuāng
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 bié,gèng nà kān lěng luò qīng qiū jié
qiān jiā bì hù wú zhēn chǔ,qī xī hé rén wàng dòu niú
qián cūn shēn xuě lǐ,zuó yè yī zhī kāi
wàng wàng bú jiàn jūn,lián shān qǐ yān wù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ní róng fēi yàn zi,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本词抒写除夕守岁时的感慨。除夕之夜,守岁不眠,是一年中诸多庆贺活动中的一件重要内容,但一旦上了年纪,难免悲欢交集,万感俱生。本篇所写,正是这种心境。上片施展首连用一“频”一“重”,
武器装备是战争力量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战斗力的物质基础,不仅影响军队的士气,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大的影响。即本篇所说的:“此兵之大成也。”忽必烈使用回回炮攻克襄樊,就
王珪别名叔玠。祖父名僧辩,南梁时官至太尉、尚书令。父亲名岂页,北齐时官至乐陵郡太守。世代居住在..县。他性情稳重恬静,志向度量深邃纯正,对名利际遇看得淡薄,交朋结友绝不随便。隋文帝
红桥修禊,为清康熙年间王渔洋开了先河。王渔洋原名王士禛,别号渔洋山人,原籍山东诸诚,自幼聪明好学,精金石篆刻,22岁考中进士。顺治十七年(1660年),26岁的王渔洋被任命为扬州府
苏秦作为大游说家,其心理素质非常之高。他没有因为拒绝召见而心灰意冷,而当他见到楚王后也没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盘托出,而是以退为进,马上辞行。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动权
相关赏析
-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
《羔裘》是《郑风》的第六首。关于这首诗,《毛诗序》说:“《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意思是赞古喻今,以赞美古代君子来讽喻现在的官员。朱熹《诗集传》认为是郑人“美其大
南方的习俗迷信鬼神。狄青带兵征讨侬智高的时候,大军到达桂林的南面,狄青焚香祝祷:“这次讨蛮不知道胜负如何?”于是就取出一百个铜钱拿在手里,与神相约说:“如果出征能够获胜,那
作者介绍
-
琴操
琴操(1073年-1098年),姓蔡,名云英,艺名琴操,原籍华亭(今上海),是北宋钱塘人艺名人。原系官宦大家闺秀,从小聪明伶俐,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歌舞诗词都有一定的造诣。13岁那年父亲受宫廷牵诛,母亲气激身亡,家遭藉没而为杭州歌唱院艺人。不到三年,因其学习刻苦,加上天资陪颖,才华出众,16岁那年改了北宋诗人秦观《满庭芳》词而在杭红极一时。后受到大诗人苏东坡的赏识,引为红颜知己。据闻后因与苏对答后,遁入空门。
宋人笔记《枣林杂俎》中写到"琴操年少于东坡,和诗人有过一段忘年情"此书中的一笔带过,在元代就被人写成了戏曲加以传唱,也就有了后来的《眉山秀》和《红莲债》!